潘秀菊的天天樂籤詩:蒙塵的白玉,無聲的祈盼

潘秀菊,那抹游走於租賃套房的幽影,她的手,比任何歷史書都更熟悉城市的底層。此時,她正彎著腰,在澎湖馬公市一棟老舊公寓的日租套房裡,擦拭著那些「來不及掩蓋」的痕跡。空氣中消毒水的刺鼻,鹹魚般的汗臭,和那些遺留在床單上的甜膩與腐敗,是她每天面對的現實。消毒水的氣味,是她唯一能掌握的秩序。今日的籤詩,落在她手中,彷彿是從一場沒有觀眾的政治辯論會中,無意間飄出的傳單。它沒有激起她的熱血,只在她心底激起一絲,對那些埋藏許久的「白玉與黃金」的低語。這低語關於命運,更關於一個幾乎要被世界遺忘的數字遊戲——天天樂。
「這是關於『那些被埋起來的』的道理嗎?」
籤詩的紙條被她夾在洗衣籃邊,那句「白玉蒙塵,黃金埋土」在她心裡迴盪。她的生活,不就是這樣嗎?像塊被丟在角落的白玉,被灰塵蓋得嚴嚴實實,誰知道裡面是不是還藏著一點光?日復一日,抹布在磁磚上磨擦的沙沙聲,就是她存在的分貝數,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迴盪,微弱到幾乎聽不見。但那份聲音,卻是她對秩序、對清潔的固執,也是她僅存的,能掌握的。
籤詩說「久久光輝,也須人舉」。她苦笑。人舉?對阿菊來說,「人」從來都只是麻煩和威脅的來源。過去是這樣,現在也沒好到哪裡去。她想起巷口那間小小的自助洗衣店,那是她心裡那塊「黃金」,埋得深深的。它不靠「人」來「舉」,它得靠那些洗得發白的鈔票,一張一張累積起來,總有一天能自己浮出土面。所以,這句「人舉」,對阿菊來說,其實是「運氣舉」,是「老天爺」給的籤。是一種無聲的、被動的等待。
「那麼,『先凶後吉』又怎麼說?」
每天面對那些陌生人的狼藉,她總是在那些「兇險」的髒污裡,找到一份「吉利」的潔淨。如同這次籤詩提供的數字,16
、24
、27
、34
、35
。這些數字是從哪裡來的?她不知道,就像她不知道明天會不會有工作一樣。它們只是漂浮在那裡,等著她去「舉」起來,用錢去把它們「買」下來。每一個數字,都像是一個微小的可能性,是那些她沒有勇氣去追問,去面對的「現實」。
清潔工作帶來的疲憊是實實在在的,慢性腰痛時不時會發作,那是她身體在告訴她,日子還在「凶」裡頭。但每當她把最後一塊污漬擦乾淨,鎖上門,在門口雙手合十,快速地默念一句「平安順利」時,心裡又會升起那麼一點點「吉」的盼望。那份盼望,像那張塞在菜籃深處、壓得發皺的六合彩券,在暗處悄悄被期待。
「這就是我的『合作』?」
籤詩建議「尋求合作」。阿菊不需要人的合作,她知道靠誰不如靠自己,靠天。她和這些數字之間的關係,就是一種無聲的「合作」:她信任這些看似偶然的組合,投入她僅有的積蓄,然後等待一個未知的結果。這是一種與命運的「合作」,與無形的「運氣」的交換。對於她來說,這些數字不是純粹的「希望」,而是一種儀式,一種確保「白玉」終能「光輝」的隱秘行動。這些數字如同她手中的抹布,雖不顯眼,卻承載著她所有的力氣和一點點對未來的微薄掌控。
若真要挑選,這幾個數字裡的 27
和 35
,總是讓她想起那些不容易被擦掉的頑固污漬,看似普通,卻總是會在最後一刻,需要額外的力氣。至於 16
、24
、34
,則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,平時看不見,但積累起來,卻是能影響整個空間的。她的建議很簡單,不多話,就像她的生活一樣:
- 全車:
27
、35
,這兩個號碼讓她覺得有著特殊的沉重感,或許是因為它們的尾數是7
和5
,像那些難以清除的痕跡,越難清除,越是值得投入。一次就好,賭一把那種頑固的、會被注意到的力量。 - 二星連碰:
16
、24
、34
,互相搭配。那些在日常清潔中不經意的連結,是突然冒出來的希望。小成本,或許能帶來意外的驚喜,就像她偶爾能在舊沙發縫裡找到幾塊錢硬幣一樣。
這就是阿菊的籤。不需大聲疾呼,不需要人看見。只要這些數字,靜靜地在那裡,等著開獎那一刻,替那些蒙塵的白玉,發出一點點,只屬於她自己的光。

常見問題
阿菊,這籤詩的「先凶後吉」對妳來說代表什麼?
先凶後吉… (她擦著桌面,語氣很輕) 就是現在很難,過了好起來,這樣。日子本來就這樣,有時好,有時壞。做清潔的,天天都看到髒,那就是凶。擦乾淨了,房間亮了,就是吉。習慣就好。
籤詩說要「尋求合作」,妳會怎麼做?
(她停下手中的動作,眼神閃爍了一下,但很快又回到地面) 合作?我這種人,跟誰合作?靠自己最要緊。要是籤詩說的,是跟那些數字合作,我就會去買彩券。數字是比較不會騙人的東西,它們就是它們。
妳對於籤詩預測的號碼 16, 24, 27, 34, 35
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嗎?
嗯… (她微微皺眉,彷彿在記憶深處搜尋著什麼) 27
和 35
,讓我想起那些特別難擦的污漬,總是會留下痕跡。其他三個,就好像那些角落,看著沒什麼,但重要。買牌,就買這些吧。買一個希望,給自己一個交代。
除了這些號碼,妳還有什麼額外的建議嗎?
(她緩緩搖頭) 沒了。多買也沒用,錢是辛苦賺來的。這些,夠了。有買有機會,沒買就什麼都沒有。生活就是這樣,擦不乾淨的,總會過去。